|
|||
|
|||
盛夏蝉鸣里,我怀揣着新鲜又略带惶恐的期待踏入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的大门。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意外领受了一份临时差事:当志愿者,收取新同事们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在宽阔的办公桌上,一本本证书在手中传递,硬挺的封皮触感微凉。接过它们时,指尖仿佛也接住了青春学府里最后一缕书卷气的余温。那些递过证书的手,连同主人略带羞涩或踌躇满志的面庞,在我眼前一一闪过——彼时尚不知名姓,只觉这叠证书的重量,沉甸甸地压着初入社会的肩头,是过往的句点,亦是无声的序章。 接下来是九天集体培训的光阴,会议室中,空调冷气沁入皮肤。安全教育里血淋淋的案例、企业文化中沉甸甸的承诺、廉洁红线那不容置疑的冷峻光芒,还有团建活动里流淌的汗水与笑声。最鲜活的记忆,莫过于与小组同伴们合力制作建筑模型与队旗的时光。图纸在桌上铺展,线条纵横交错,我们俯身其上,指尖笨拙地粘合着纸板与木条,试图从平面的蓝图里,托举起一方微缩的立体山河。当那略显粗糙的模型最终站立,当亲手绘制的队旗在窗边无风自动,我们相视而笑,仿佛已提前触摸到了宏大工程的骨骼——那从图纸到实体的最初一步,已在掌心留下了微热而真实的印记。最终宣布我们组拔得头筹那一刻,那面小小的旗帜仿佛骤然被聚光灯照亮,成了我们初入职场、合力创造的第一个微缩丰碑。 分公司三天培训的光景,节奏陡然加快。会议室的窗明几净尚在眼前,人已被带到了天津武清的项目现场。甫一踏入,喧嚣的热浪便扑面而来。脚下是泥泞与裸露的钢筋,空气里混杂着尘土、柴油与汗水的气息。这庞大躯体的每一次呼吸与脉动,都带着原始的力量感,令人心神震动。我仰头望着,视线掠过那些安全帽下黝黑而专注的面孔,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所谓工程,并非仅是纸上蓝图,它是钢铁与血肉在尘烟中的共舞,是无数汗水无声浇筑的根基。公司又带我们去参观了平津战役纪念馆,橱窗里陈列着锈蚀的钢枪、磨破的布鞋、字迹模糊的纸张,它们沉默,却如雷霆撞击心坎。这里曾进行过一场决定山河归属的钢铁与混凝土的战役。在光影交错的展廊里穿行,历史粗粝的呼吸拂过耳畔,仿佛提醒我们:我们所从事的,亦是另一种移山填海、塑造大地的“战役”——只是手中武器,已换成图纸、桩机与图纸上延伸的线。 这十二天朝夕相伴的晨昏里,最初的陌生早已消融。食堂饭桌旁随意的谈笑,酒店里分享的零食以及生活用品,团建时彼此扶持的手臂,还有夺冠那一刻心照不宣的击掌与欢呼……“初代同事”这四个字,悄然在心底生了根,带着一种近乎纯粹的同袍情谊。然而,培训的句点,终究意味着分道扬镳的号角。当分别的日子无可阻挡地迫近,祝福的话语在列车的汽笛声里显得单薄。挥别的手悬在半空,目送熟悉的身影融入不同方向的人流,一种沉甸甸的不舍,如同北上的列车下铁轨绵延的震颤,长久地留在胸腔里,无声蔓延。这最初共处的纯粹情谊,未经世事沾染,宛如初逢时的相遇格外珍贵。当挥手告别之际,心头早已缠绕着不舍的根须,深深扎入这片温暖的土地。 带着这份不舍与期待,我来到了辽宁阜新项目。初到这里,同事们的热情和关怀让我倍感温暖。他们竭尽全力为我们安排好了住的地方,房间干净整洁,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让我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中国水电基础局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与同事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能够在这个大家庭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责编:倪新欣】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