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基础文艺

【新员工随笔】工程实践的新生课
来源:一公司 作者:彭厚谕 赵新月 时间:2025-07-31

7月骄阳,热情似火。十天的岗前培训令我获益良多,既夯实了专业知识,也拓宽了行业视野。回望这段时光,从职业认知的更新到发展路径的思考,每个环节都充满挑战与收获。

如果说在天津总部的学习,是为我的思想注入了丰盈的养分,那到工程项目的锻炼,则是为我的思想提供了实践的沃土。当列车驶向淮南寿县时,心中仍然十分忐忑。八小时列车的铿锵声是我内心期待与忐忑反复交织的碰撞。踏出站台那刻,灼热的气浪扑面而来,我抬手遮挡刺目的光线,感觉这轮烈日像是以滚烫的仪式,欢迎我们这群奔赴工地的青年,青春的光热即将浇筑进钢筋混凝土的脉络。

初抵项目部营地,眼前的一切都浸透着新鲜与未知——从基础的灌浆筑基工序,到合同管理中的清单报表,每一项工作都激发出我强烈的学习热忱。我在项目上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梳理、熟悉寿县项目合同的条款内容。通过系统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该项目不仅工期紧迫,更承载着极高的质量与安全目标。为应对这一挑战,项目团队构建了“以计划为纲、以现场为核、以安全为底线”的精细化管控体系。项目管理的实践让我深刻领悟到:优秀的工程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精密组织的艺术结晶——科学的计划是行动的蓝图,严谨的质量把关是信誉的基石,融入血脉的安全意识则是所有成果不可触碰的底线。

在项目现场,安全始终是首要遵循的核心原则。无论是办公区与施工区随处可见的安全警示标牌,还是项目领导在会议上结合案例细致剖析的安全漏洞与风险,这些细节都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着寿县项目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此同时,寿县项目的安全教育并未停留在“制度约束”的层面,而是以创新手段培育“主动安全”的思维习惯:每日“班前安全喊话”不走过场,紧扣当日作业的具体风险点(如高空临边防护、临时用电安全等),将安全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现场指引;引入VR技术开展沉浸式事故体验,用直观的感官冲击替代文字讲述;鼓励员工主动发现、上报隐患,形成“人人管安全”的闭环。这些举措的效果清晰可见——项目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安全已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成为全体建设者内化的行为准则。

土木工程的丰碑,从不在图纸上诞生,而在一钉一铆的严谨中、在争分夺秒的协作里,在安全至上的敬畏下铸就。这座新项目的历练,让我对“技术为基、管理为翼、协作为魂”的工程哲学有了血肉丰满的认知。每一次地质勘探的深入、每一次混凝土的精心浇筑、每一次安全巡查的细致入微,都在无声诉说着工程人的责任与匠心。未来征程漫漫,我将继续带着这份从实践中淬炼的心得,在广袤的大地上,以智慧和汗水,构筑更多承载梦想与福祉的坚固脊梁,它们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支撑,更是城市脉搏中生生不息的工程力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