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部《南京照相馆》,让我读懂了历史真相的千钧重量,也看清了自己工作的深层意义——我们都是时代的践行者,只不过他们以相机为刃守护真相,我们以钢筋为骨建设家国。 走出影院,1937年南京沦陷的黑暗画面仍在脑海中回荡。影片聚焦“吉祥照相馆”这方小小天地,将邮差阿昌、老板老金等普通人的命运,与民族苦难紧紧交织。他们本想在战火中苟全性命,却在发现记录日军屠城罪证的底片后,完成了从“求生者”到“守护者”的蜕变。为了护住这些揭露真相的“铁证”,他们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这份向死而生的坚守,让身为水电建设者、同时也是两个孩子母亲的我,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沉的体悟。 影片中“暗房显影”的意象,尤其让我心有共鸣。阿昌在昏暗中冲洗底片,同胞受难的画面在显影液中逐渐清晰,照相馆的暗房成了历史真相的“见证室”。这像极了一个民族对创伤记忆的唤醒——唯有直面伤痛,才能铭记过往。 而我们的工作,何尝不是另一种“显影”?从一张张水电工程蓝图,到一座座大坝拔地而起、一台台机组轰鸣发电,每一次桩基深扎大地,每一次混凝土精准浇筑,都是在为时代“定格”发展的印记,让国家的能源保障从构想变为守护民生的坚实屏障。 老金那句“有些画面必须被看见,即使看的人会心痛”,戳中了真相留存的核心意义——不是为了沉溺苦难,而是用“痛感”唤醒良知,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永远记得先辈的牺牲。当他拉动照相背景布,北平故宫、杭州西湖等中华地标次第展开,众人齐声高喊“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时,我瞬间红了眼眶。这份对家国的赤诚,与我们水电人的坚守何其相似。 我们或许没有身处枪林弹雨,但守护“大好河山”的初心从未不同。同事们中,有人二十余年扎根施工一线,把“隐患无大小”刻进骨子里,用百分之百的严谨排查每一处细节——因为我们知道,大坝的每一寸混凝土、水电站的每一个零件,都连着下游万千家庭的安稳。这种“零容错”的坚守,和影片中守护底片的普通人一样,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片土地筑起“安全防线”。作为母亲,我会把这部电影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他们懂得和平来之不易;作为水电建设者,我更会带着这份感悟扎根岗位,以一砖一瓦的扎实,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守土之责”,让“大好河山”不仅寸土不让,更能在我们手中愈发繁荣安康。 【责编:李金珂】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