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基础文艺

【新员工随笔】藏汉同心 共筑高坝
来源:三公司 作者:梁晶晶 时间:2025-08-17

7月,培训结束,我从热浪滔天的成都来到了世界“第三极”,西藏日喀则帕孜项目。随着心率的上升、血氧的降低,身体率先体会到了高原的含义。这里氧气稀薄,天气多变,施工具有重重困难,对人和设备都是极大的挑战。

8月2日,内地持续伏暑,帕孜却已立起“气墩墩”——可移动式超大跨度气肋膜仓,解决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防风、防雨、防寒等难题,为项目施工提供基础保障。我有幸见证了气肋膜仓的充起,现场项目人员与工人共同沟通,团结协作,密不可分,吊车共同作业,步伐一致,配合无间。近三个小时的坚守,他们的汗水洒在这片土地,浸润着工程的每一粒沙石,砂石砌入大坝中,成为润泽四方的守护者。

在帕孜,汉藏两族人民携手共进,共绘时代发展画卷。清晨七点半的班车,迎着最新的朝阳;夜晚皎洁的月轮,见证了工程的点滴。我们同吃同住,共同规划家乡发展蓝图,合力守护这片贫瘠又深沉的土地。在海拔4300米上的雪域高原,大坝的沥青混凝土心墙跨越地理的鸿沟,连接着两族人民的心灵,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团结奋斗。

藏族的人民,像高原上的藏玉,他们质朴而珍贵,真诚又善良。帕古村里,赶着小羊的女孩替我们翻译藏语,她爸爸说“水库在建时,给我们村子上的人提供了很多工作,他们不用出很远去了。”阿嬷总是笑着看我,嘴角的纹路没有语言、民族的隔阂,我们临走前,她躬身为我们捡去前行山路上的石块,石块扔到溪流里时,也在我心中激起水花。帕孜村的阿妹,叫朗卓,她和她妈妈邀请我们去她家,喝酥油茶,吃奶渣饼,翻过石墙为我们采“汉族人爱吃的蘑菇”,她说,因为我们是好朋友。项目部测血压时,藏族小伙看着我举起相机,大笑着对镜头比剪刀手。在现场,我对工程不够了解,工作中的大哥用不熟练的普通话一字一句地给我讲解。他们眼睛像夜里的明珠,闪烁着独属于藏区的光辉。

当推土机在冻土上碾出第一道辙痕时,我知道这道痕也会刻进我的生命。西藏,于我而言,是未来驻扎的地区,更是神圣又温暖的地方。我深感幸运,也渴望能在这里作出属于我自己的一小份贡献,与藏族同胞守望相助,为公司奉献日夜,让汗水与心血如同奔腾不息的多雄藏布江,融入这片雪域高原的脉搏。


【责编:李金珂】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