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四川三台这片沃土之上,巍然屹立的鲁班水库,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静卧于青山绿水之间,默默守护着一方安宁与丰饶。作为都江古堰的重要延伸工程,这座大型水利设施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承载着一段段艰苦奋斗的集体记忆。主坝距三台县城三十公里,仿佛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从建设到守护的不凡历程。 时间悄然步入2024年,我们肩负起鲁班水库除险加固的重任。此次工程需在水下完成21块面板、14块肋板及14块趾板的浇筑施工,设计厚度分别达到400mm和600mm——而这,绝大部分要在四十米左右的深水环境下完成。国内可借鉴的深水混凝土施工经验屈指可数,每一步都需靠自己摸索前行。 水下施工,堪称“与不可见为战”。模板如何精准安装固定?混凝土如何浇筑才能确保密实不分散?成型后又该如何检验质量?每一道工序都是对技术与勇气的双重考验。更艰巨的是,这一切都要由潜水员在能见度极低、水压巨大的环境中完成。他们每次下沉,都是对生理与心理的极限挑战。水温刺骨、暗流涌动,耳边只有自己的呼吸声和水流声,手上却要完成精度要求极高的作业。哪怕一个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事故。他们,是无名的水下勇者,是用生命守护大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面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昼夜不间断施工,终于稳步推进工程节点。这一切,不只是现代机械与技术的展示,更是一种精神的接续——那就是“鲁班精神”。 回望鲁班水库初建之时,十余万干部群众以人力搏击天地。他们住草棚、睡牛栏,食粗粝、饮寡汤,却以惊人的意志力与牺牲精神,将这座水利丰碑铸就在三台大地。四川水电勘设院副总工蒲謇八年驻守、精心设计、反复优化,节省了大量资金。基层水利人王宗芳长驻成都奔波协调,住理发店、门卫接待室。石安、富顺、三合、中太等三台东路非受益区亦派出两万民工驰援,库区百姓舍家迁土、无怨无悔……那段岁月中,“鲁班精神”是顾全大局、是自力更生、是无私奉献。 而今,我们站在前辈奋斗的基础上,面对新的技术难题与深水风险,延续的正是同样的精神内核——不畏艰难、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了不影响春耕供水,我们顶着压力与时间赛跑;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反复试验、谨慎实施。每一次潜水器的下放,每一次水下的浇筑,都是当代鲁班精神的真实写照。 深水之下,是未知与危险;水面之上,是信念与传承。从昔日人海战术的手挑肩扛,到今日技术攻坚的机械与人力结合,改变的是方法与条件,不变的是那份敢于挑战、忠于使命、甘于奉献的鲁班魂。 这座水库,不仅蓄水,更蓄积着一代代建设者的光荣与梦想。除险加固,修的不仅是坝体,更是一场精神的接力。我们正在写的,是鲁班故事的新章节——它依然滚烫、依然感人,依然闪耀着那不曾褪色的精神光芒。 【责编:李金珂】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