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5年4月至7月,公司总部机关党委以《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为重点学习内容,以“改进工作作风 创双满意机关”为主题,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第十六届读书月活动,并征集心得体会,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做实。 原标题:以新闻宣传为笔,绘就 “双满意”新篇 在“改进工作作风 创双满意机关”读书月活动中,我深入学习了关于服务基层、高效执行的相关理论,结合自身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深刻体会到:新闻宣传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桥梁,更是凝聚共识、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唯有以“双满意”为标尺,既让基层感受到支持的温度,又让上级看到落实的力度,才能真正实现作风转变与效能提升。以下从四个方面汇报心得体会: 一、强化“上传下达”纽带作用,以精准沟通实现“双向满意” 新闻宣传工作需兼具“耳目”与“喉舌”功能,既要倾听基层声音,又要传递上级要求。服务上级决策,当好“信息员”。日常工作中,主动对接集团小编,第一时间报送高质量稿件,确保集团掌握动态、精准指导。宣传工作要“快半拍”,主动提炼基层亮点,为上级决策提供鲜活案例。减轻基层负担,当好“服务员”。针对二级单位学习任务重、宣传压力大等问题,本人负责“第一议题”制度落实期间,整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59项,分享学习材料及主持词,避免“重复劳动”;制定年度宣传计划表,明确时间节点与任务清单,让基层“照单执行”。服务基层需“多想一步”,用制度化、清单化手段为基层减负。 二、深耕一线服务项目,以品牌赋能实现“双向认可” 执行“一切工作到项目”的工作理念。项目是企业的“门面”,宣传需扎根一线、服务一线。让基层“有平台”。开设“优质工程”“双满意标杆”专栏,集中展示鲁班奖、大禹奖等15项精品工程,让一线项目团队感受到“被看见”的荣誉感;建立项目图片视频库,通过百度网盘共享素材,解决基层“不会留存、不便使用”的痛点。让品牌“出圈层”。在定日地震、筠连山体滑坡抢险中,我们主动对接项目部,策划23篇主流媒体报道及4期短视频,尤其是筠连项目视频在“你好天津”抖音发布后,引发两地网友友好互动,实现“正能量”与“大流量”双赢。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宣传需“快准稳”,既要抢抓时效,又要挖掘共情点,才能让基层故事成为企业名片。 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能力提升实现“双向支撑” 针对基层通讯员能力与宣传要求不匹配的问题,“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我指明了方向。机制赋能。推行“每月一标杆”深度报道机制,通过典型案例引导通讯员掌握选题策划、故事挖掘技巧;建立项目重要节点清单,明确宣传重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台赋能。利用线上研修学院开展培训,让通讯员随时随地学习写作、摄影技能;下一步计划搭建“通讯员交流平台”,定期分享优秀稿件、开展互动评稿,形成“比学赶超”氛围。 四、筑牢舆情防线,以主动作为实现“双向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底线思维”,让我们更加重视舆情应对。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指导项目团队提前制定舆情预案,用好《舆情工作手册》,在突发事件中快速响应、正面引导,保障项目稳定运行,避免负面舆情对上级决策的干扰。例如筠连山体滑坡抢险中,我们通过主动发布视频消息,将舆论焦点从“争议”转向“共情”,为企业赢得了社会认可。 新闻宣传工作是连接基层与上级的“连心桥”,是展现作风与效能的“放大镜”。未来,我将以读书月学习为契机,持续深化“双满意”实践。对上,做精准高效的“信息枢纽”;对下,做贴心务实的“服务助手;对内,做人才辈出的“成长平台;对外,做企业形象的“金牌代言”。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机关作风改进”与“双满意”目标的同频共振。 |
|||
|
【打印】
【关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