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基础文艺

从烽火岁月到山河安澜
来源:三公司 作者:杨小晴 时间:2025-08-26

八十载光阴流转,山河已复旧时容。然而,在那奔腾的江河之下,在那巍峨的大坝之巅,抗战的烽火与水电先辈的足迹早已熔铸成一座无形丰碑。中华大地上,每一寸土地都在燃烧着抗争的火焰。那时的中国,山河破碎、百废待兴,没有坚不可摧的大坝守护山河安澜,没有明亮的灯光驱散战火阴霾,却有无数中华儿女怀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念,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敌的长城。

抗战时期,水电设施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日军铁蹄所至,必先毁我电厂、断我水源。中华儿女则以血肉之躯守护每一处水利枢纽。抗战胜利后,满目疮痍的国土上,第一代水电人带着战火淬炼的坚韧,踏上了重建征程。他们中许多人,正是从战场走向建设现场的勇士,手中的枪械换成了勘测仪器,身上的军装换成了工装,但那份为国奉献的热血从未冷却。从抗战时期的“因陋就简保生产”,到新中国成立后“劈山引水建电站”,从改革开放“筑坝拦江谋发展”,到新时代“绿色水电惠民生”,一代代水电人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命运。从三峡大坝到旁多水利枢纽,从荆棘山川到西北苦寒,他们踏遍崇山峻岭,丈量江河湖海,他们守护着万家灯火,守护着山河安澜,守护着一个更加强盛的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水电人更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长江三峡到白鹤滩,从国内走到海外,中国电建标准、技术、装备成为国家新的代名词。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几代水电人传承的精神血脉,是在抗战中凝聚的民族气节。他们或许不曾直接经历枪林弹雨,但那份“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抗战先辈们一脉相承。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那股“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精神,依然在水电人的血脉中流淌。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纪念抗战胜利,不仅是缅怀过去先辈的牺牲,更是要汲取他们面向未来的勇气。当第一代水电人将青春献给荒原峡谷,当他们在隧洞中直面黑暗,在洪峰前坚守大坝,这种奋斗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抗战”。

江水奔流八十载,冲不淡民族记忆,大坝巍峨立天地,压不弯精神脊梁。抗战精神与电建人民流淌的奋斗史诗共同证明:一个在苦难中学会坚强的民族,必将在奋斗中迎来复兴。而今,当我们享受光明与清泉时,当不忘这背后曾有两代人的牺牲与奉献,一代人以生命抵御外敌,保卫了山河,一代人以青春浇筑基础,重塑了山河。



【责编:李金珂】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