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基础文艺

观《南京照相馆》有感: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
来源:二公司 作者:罗金珠 时间:2025-08-05

一座南京城,半部血泪史。1937年的南京,满目疮痍,人们活在迫害之下,遍地的哀嚎与冰冷的尸体,成为那段历史最沉重的注脚。

怀着无比沉重且敬畏的心情,我和同事们走进影院观看了《南京照相馆》。走出影厅许久,影片里揪心又震撼的画面仍在我脑海中不断盘旋,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沉重,像巨石般压在心头,让人久久无法释怀。这部电影,绝不是简单的光影娱乐,而是历史的沉重回响,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都振聋发聩,直击人心深处。

影片将镜头对准1937年南京沦陷后的吉祥照相馆。曾几何时,这里是巷弄里的温情据点:老板老金举着相机,为婴儿拍下满月照,为新人定格红妆,为老人留住皱纹里的笑意。那些蒙着薄尘的底片,藏着寻常人家的烟火气。可战争的铁蹄踏碎了这份安宁,邮差苏柳昌、演员林毓秀、照相馆老板老金,他们本是那个年代随处可见的普通人,真实的就像活在我们身边,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也曾害怕也曾犹豫挣扎,但当民族大义与同胞苦难摆在眼前,他们终究选择了挺身而出。老金将记录暴行的底片藏进相机暗盒时颤抖的手指,阿昌冒着枪林弹雨护送胶片时湿透的衣襟,毓秀强装镇定与日军周旋时紧抿的嘴角,都在诉说着小人物的勇敢。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在黑暗中选择了点燃自己。

电影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众人在照相馆躲避危险时,小姑娘说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老金便用幕布展示各地名胜风景,从北京故宫到杭州西湖,从武汉黄鹤楼到万里长城。大家念着地名,眼中满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望。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即便身处黑暗,这份情怀也从未熄灭。在战争的阴霾下,这份对祖国山河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之光,支撑着他们在困境中坚守,在绝望中抗争。

《南京照相馆》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沉痛而深刻的历史课,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历史的血与光不能被遗忘。如今的繁华盛世,是当年那些在战火中守护真相的人用生命换来的,南京大屠杀不是历史书上冰冷的数字,而是30万同胞用血泪写成的警示。吾辈应当肩负起传承历史、捍卫和平的重任,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奋进篇章,让先辈用生命守护的家国,在我们手中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责编:魏瑶】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