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为一名在项目一线摸爬滚打18年的共产党员,尹广平丈量过京沪高铁的雷霆万钧,浸润过南水北调的碧波长歌,搏击过辽西北管线的风沙,更在赞比亚卡夫拉夫塔的荒野扎下中国建设的根。这一条条他用双脚踏印、用汗水浇灌的道路,最终都汇向同一个方向:那就是党旗指引下,一名水电建设者许党报国的无悔征程。 忠诚铸魂:党旗所指,山海无阻 共产党员的担当,是在组织召唤的紧要关头,毫不犹豫地喊出:“我上!” 2018年,公司开拓赞比亚市场的桥头堡——卡夫拉夫塔供水项目告急。远赴海外、疟疾肆虐、物资匮乏,项目经理人选悬而未决。此时,尹广平站了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工程,更是中国建设者信誉的战场,党员岂能缺席? 踏上那片热土,考验如炽热的风沙扑面而来。烈日灼心,晒裂皮肤,却晒不干抢抓工期的汗水;蚊虫密布,叮肿了臂膀,却叮不垮坚守阵地的脊梁。为了让设备早日就位,尹广平带领项目团队用血肉之躯人拉肩扛。材料短缺,他们跑遍周边街巷,一处处搜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工程停等在共产党员的手里。 最严峻的考验是疟疾横行,他火速搭建临时医务室,配齐药品、加密蚊帐,严格消杀。面对文化隔阂、语言不通、治安隐忧,他用耐心沟通化解隔阂,手把手传授技艺,甚至冒险协调各方关系。 但共产党人的忠诚,更在于将大爱播撒四方。他们援助当地贫困学校,送去急需的桌椅和教具。当孩子们清澈眼眸中绽放感激的光芒,这跨越国界的善意,映照出共产党人胸怀天下、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最朴实践行! 历经百余个与高温、疟疾、困苦鏖战的日夜,尹广平带领项目团队创造了奇迹——提前3个月完工,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速度”。 担当砺剑:创新为刃,智破困局 共产党员的担当,是在发展瓶颈前,以创新之刃劈开荆棘之路。 2020年,尹广平转战长治西环路市政项目,陌生领域如一片迷雾。如何在市政工程中降本增效?成为横亘在面前的第一座大山。他深知,党员的先锋作用,不仅在于带头苦干,更要用智慧管理好项目。 尹广平带领团队,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项目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与商砼站多轮博弈,首创“多余混凝土原价退货”模式,让每一分钱花得值;严控材料,从流程规范、人员管理、技术应用、库存监控、防损完善、供应商协作及数据分析等7个方面加强管理,有效降低了超耗损失;为根治电缆排管切割浪费的痼疾,他力推厂家定制化生产不同长度管材;根据工程实际优化设计变更管径,实现扭亏为盈。面对市政工程回款慢的“老大难”,他主动与业主反复沟通,创新引入购买定融产品策略,显著提升回款比例,有效缓解“两金”压控的巨大压力。 项目真正的“硬骨头”,是下穿铁路的顶进框架桥,精度要求近乎苛刻。24.8米×8.3米的双幅框架桥如何精准就位、偏差死死锁在2厘米内?这不仅是技术的高峰,更是对党员担当精神的极限考验!他与团队彻夜鏖战,推演纠偏方案。测量队员“钉”在现场,毫米级复测成为常态。项目团队大胆引入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与模型实时比对,在确保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的前提下,实现了顶进过程的精准动态纠偏。 当框架桥最终完美就位,毫厘不差,尹广平知道,他们不仅是在钢筋水泥的缝隙里“抠”出了效益,更在创新的峭壁上,为公司刻下了市政施工领域崭新的技术坐标。 情怀生根:堡垒如家,党徽暖心 共产党员的情怀,是以如磐信念铸就钢铁堡垒,以如水温情滋养团队家园。 2024年,肩负淮安水利枢纽这项国家重点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作为项目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双重身份带给尹广平的是双倍责任,更是双重情怀。大围封截渗墙是工程命脉,虽为公司强项,但厚砂层、淤泥层地质复杂、工期迫近、体量浩大,容不得半分松懈。 创新是穿透壁垒的利剑。尹广平带领项目团队建立智能制浆站,引进尖端设备,联合河海大学产学研攻坚。智慧工地平台融合BIM+数字孪生技术,让液压抓斗成槽过程尽在“掌”握。对极致的苛求成就了奇迹——槽孔孔斜被死死控制在1‰的惊人精度内!这不仅是对工程的承诺,更是对公司核心技术的淬炼与加冕。 施工期间,江苏淮安枢纽项目迎接水利部大型视察2次,工程先后被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等国家主流媒体报道8次,省部级媒体报道11次。 作为支部书记,尹广平时刻铭记:支部是扎根工地的钢铁堡垒,党员是凝聚人心的温暖灯塔。他矢志将项目部打造成风雨同舟的“家”。牵挂职工健康,他邀请中医走进项目,把脉问诊、预防指导,带来全面健康保障;老同志荣退,项目部以温情仪式点燃共同记忆,传递爱岗敬业接力棒;他与新员工促膝长谈,引领他们成长蜕变,在欢声笑语中,倾听心声,纾解压力,激发生产活力。 18年风雨兼程,尹广平见证了公司的成长,也在项目一线淬炼了党性。未来无论是崇山峻岭还是惊涛骇浪,尹广平将永远铭记今天的荣光与嘱托,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更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奋斗故事。 【责编:倪新欣】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