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周培祥的三十二载光阴,从宁德咸湿的海风,到西藏苦寒的雪域,再到新疆广袤的戈壁,一步比一步更艰苦,一步比一步更坚守。自1993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他的身影一直奔走在项目一线,参与建设了20余个重要项目,将全部职业生涯奉献给了水电基础局。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他事业的起点。作为一名一线的工人,他虚心求教,勤学苦练,从最基础的防渗墙操作岗位起步,完成了从班员、班长、机长到工长,再到项目副经理的阶梯式成长。每一次岗位的转变,都是一次全新的历练,一次能力的沉淀。现如今,周培祥已熟练掌握了基础防渗墙、帷幕灌浆、大坝填筑与沥青心墙混凝土、软基处理等多项施工工艺,2025年,正式被水电基础局聘任为公司首席技师。 攻坚克难,勇闯技术“无人区” 今年3月,福建宁德核电站项目在开挖前的防渗墙质量检测阶段,因地处海边地质复杂,施工中漏浆塌孔问题严重,导致工程进度受阻。周培祥临危受命,立刻赴项目一线开展技术指导。 结合现场实际与工期要求,他与谭修桥针对海边地质漏浆塌孔难题,创新性提出“抓斗施工”方案。在承担巨大压力与风险的情况下,他亲自带队进行试验段施工,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工艺参数。最终,该方案成功落地,成为海边核电站防渗墙施工中首例运用抓斗工艺的案例。项目不仅通过抓斗施工精准控制墙体连通性与防渗效果,于8月按时完工,且后续项目开挖情况也得到了良好反馈。 这份“敢为人先”的勇气,贯穿了周培祥的工作岁月。2010年9月,他担任宁德核电厂西部纳泥区软基处理工程项目副经理。该工程面临国内罕见的深厚淤泥地质条件——淤泥处理深度达25–30米,排水板施工深度更达35米,且公司在该领域尚属空白,缺乏成熟的设备选型、质量控制与安全措施经验。 面对BC段轴线303米区域因坚硬板结粉细沙及大粒径石块导致排水板无法贯入的难题,周培祥组织技术与施工人员深入研讨,创新采用“重型冲砂机振冲引孔”结合“门架式插板机”的工艺,平均引孔深度达7.3米,最终突破复杂地层限制,顺利完成排水板施工。 质量如山,守护工程生命线 周培祥深耕项目建设一线,从工人时期起,他就将工程质量放在一切施工的首位,将每一项经手的工程,都嵌进质量标尺的刻度。 2018年9月,西藏卓玉水库开工。这个位于海拔4200米的高原水利工程,从第一天起就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防渗墙实际深度超出设计20.5米,墙下基岩裂隙发育,帷幕灌浆由单排调整为双排,覆盖层钻孔最大深度达108.5米,每一个环节的成孔、固壁与灌浆质量都直接关系到大坝的安全与寿命。 在帷幕灌浆调整为双排后,他几乎全天驻守灌浆现场,高原夜晚的风寒冷刺骨,他裹着军大衣,打着手电筒,亲手记录下每一序孔的注浆压力、浆液稠度和注入量,确保双排幕体完整交圈、滴水不漏。 在大坝填筑期间,料场含泥量高达17%,远超设计标准5%,这本可以在平原轻松解决的问题,在高原却变得异常棘手。为保证大坝的质量,周培祥与团队选择调整填筑分区与坝料选择,随着开采与填筑难度的增加,周培祥带着团队,顶着强烈的紫外线,在施工现场一呆就是一整天。 在严守质量关口的前提下,周培祥带领团队在3个月完成了2.3万平米超深防渗墙的施工、10个月完成了5万米帷幕灌浆、高喷灌浆的施工,12个月完成了320万立方大坝填筑施工。较公司以往同类项目相比,卓玉水库工程项目在施工人员、设备投入减半的情况下,保质、保量、保安全地顺利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创造了高原水利建设的又一典范。 “质量有一个地方没干好,就会砸了水电基础局的饭碗,让大家都吃不上饭。”这句朴素的话,是周培祥扎根一线三十余年最深刻的体会。周培祥所参与建设的项目,完工后从未出现质量问题,以质量求生存,是他一直以来的信条。这份无可挑剔的“成绩单”,也是他给自己职业生涯提交的满分答卷。 薪火相传,匠心铸就“新”未来 经过西藏甲玛尾矿库、雅砻水库、卓玉水库等数十项超百米超深防渗墙工程施工后,应对新疆塔城项目的防渗墙施工,周培祥显得更为得心应手。如今,作为塔城项目的生产经理,他仍然每天在戈壁的风沙中坚守现场,指导部署施工生产,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培养团队、传承技艺上。他始终明白,一个人的力量终是有限的,企业的长青更需要一片茂密的人才森林。 周培祥的技术之路,始于前辈们的倾囊相授。他在继承中创新,将宝贵的实践经验凝练成一套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临近退休,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这份积淀传承下去。 “只要肯学,我都会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目睹防渗墙等关键技术面临断层、专业人才不断流失,他在痛心之余,更感传承的紧迫。于他而言,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已不仅是一份情怀,更是对企业未来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多年来,从他手底下成长起来的技术员,现如今已遍布公司的各个项目,成为一线的技术骨干。他培养起来的人才中,既有公司一级专家李君,也有挑起南水北调工程重担的黄新尧,项目上的同事遇到难题,也总是习惯向他请教。这份饮水思源的担当,正是当年公司将他从普通产业工人培养成首席技师时,在他心中种下的种子。这是对企业未来最坚实的承诺,也是对他自己职业生涯最好的致敬。 三十二载滴水穿石,周培祥以匠心为刻刀,在祖国的万里江河间,雕刻出属于一名基础建设者的生命厚度。那不仅是一座座坚实的水电丰碑,更是一种名为“坚守”的精神高地,激励着无数同行者在平凡岗位上,铸就非凡的事业。 【责编:梁晶晶】 |
|||
|
【打印】
【关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