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的寒风中,一支平均年龄33岁的青年团队,用担当诠释青春力量,以热血筑牢安全防线。2023年12月至今,他们提前完成小河西水库除险加固关键节点,荣获“内蒙古自治区2024年度标准化工地”,用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答卷。 青春热血:平均33岁团队扛起治水担当 小河西项目团队是一支以90后为主力、平均年龄33岁的“青年突击队”,队伍中90后占比达63%,00后新生代占26%。这支平均年龄33岁的队伍以“数据穿透管理”模式革新施工流程,建立“问题-对策”动态清单,通过每日15分钟站班会快速分解任务;00后技术员创新使用Excel公式自动生成施工日志模板,减少重复填报时间;针对复杂地质条件,青年骨干组建“头脑风暴小组”,通过三维沙盘推演优化施工路径。面对凛冬无供暖的施工环境,常务副经理郭刚立下军令状:“必须抢在冬歇期前完成防渗基础!”技术负责人张安两个月破解征地、供电等12项难题,展现出青年突击队的硬核担当。 这座守护10万亩耕地、1.2万群众安全的水库,因青年建设者的担当获得新生。他们深知:提前完工,就能让16.5万亩草场更早恢复生态,让周边多一分安全保障。 青春时速:115天树防渗墙标杆 2024年5月,青年突击队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安全优质完成使命!”面对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节点密集、技术攻关艰巨等“硬骨头”,他们开启“白+黑”攻坚模式,18台地质钻机昼夜轰鸣,4个施工机组协同作业,抢抓工期。为提高团队专业素养,项目部实施“夜校培训+岗位练兵”成长计划,通过“理论测试+实操认证”双轨考核锻造青年铁军,创新设立“质量之星”评比,对9名优秀管理人员进行奖励表彰,形成“比学赶超、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针对项目管理痛难点,特邀专家驻场指导,带领青年技术骨干攻克3项施工难题,以“青年智慧+专家智库”双轮驱动成功啃下“硬骨头”,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擦亮新时代央企青年的奋斗底色。 经过持续115天的奋战,以月高峰浇筑63个槽段的速度,提前30天完成防渗墙工程,用青春加速度赢得业主“优质履约”的高度评价。 青春使命:党旗引领下的责任传承 项目部创建“党建+生产”融合模式,让党旗飘扬在项目一线,项目党支部带领青年党员和团员冲锋在前。2024年9月施工黄金期,项目部开展了帷幕灌浆劳动竞赛活动,为项目提前完工提供坚实条件。党员带队的安全督导组累计消除42处安全隐患,实现施工零事故。此外,为尽快帮助新员工融入工作,项目部采取“老带青”的形式,通过“面对面”授经验、“手把手”教业务,帮助青年员工快速转变角色、进入工作状态。老工长带领青年员工“身入”一线、“心到”一线。00后技术员潘泽雨在日记中写道:“接过前辈的测量仪,就接过了守护山河的担当。” 如今,这支青年团队正向着最终验收全力冲刺。他们用冻裂的双手校准工程精度,用晒蜕皮的肩膀扛起建材重量,在草原深处竖起新时代基建青年的精神丰碑——哪里有党和人民的召唤,哪里就有青春担当的热血激荡! 【责编:项子琛】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