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Lancang and Mekong river,no matter what we stay forever! 澜湄相连、心手相连,沧海桑田永不变!” 静谧安适的清晨,纯净无瑕的初日欣欣然跃上了云层,刻间万象更新,一片光明。被同事们赞誉为“电建占芭花”的老挝姑娘马晓月唱着《澜湄友谊河》开启了一天的忙碌。 途经老挝万象凯旋门,万丈早霞光彩流离,将高大雄伟的墙体映染成了金色,倒映在中国援建的音乐喷泉。 实现“老挝梦”,争当“排头兵” 马晓月出生于老挝北部城市琅勃拉邦,其精通英文、中文和老挝语。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水电基础局老挝代表处市场沟通的电话翻译工作,而今,她已成为水电基础局老挝代表处市场开发部负责人,入职16年来多次担任电建集团在老挝大型活动的首席翻译。 2010年万象钾盐矿开工之际,马晓月受电建国际公司邀请承担出席开工典礼的时任老挝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的翻译工作。当时这位副总理评价道:“这位老挝姑娘把中文说得比母语还要好!” 2011年中国援建中老铁路期间,马晓月随铁路考察小组,频繁往返相隔800公里的万象、磨憨两地。在她乐观开朗的性格的带动下,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历时2个月圆满完成了考察勘探任务。 大家都夸晓月作为一个女孩子,是真敬业、能吃苦。期间,马晓月随队到深处原始森林的电站现场勘探考察,去的路上蚂蟥随时都会爬满脚腕和脖子,一些市场部的男同志提起这件事来尚且心有余悸,但是她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在马晓月等人的坚持和带领下,公司在老挝的市场营销属地资源日渐丰富,与老挝政府业务部门领导和当地业主、工程代理公司都建立了良好的商务关系,老挝代表处业务的不断发展。 这一幕幕难忘的场景,带着岁月的闪光标签保存在她记忆深处。晓月感恩公司对外籍员工的重视和培养,非常荣幸和中国同事在家乡的热土上挥洒青春和汗水,一点一滴筑起心中的“老挝梦”! 中国基础见证,相拥甜蜜爱情 从万象之邦起飞,穿越马六甲海峡,坐标“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谏义里市区的“一带一路”建设者们,与当地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一起建设、一起共享。 “是水电基础局给我带来了就业的机会,在这里我练就了工作本领,也认识了我的一生挚爱——戴安娜,是我们爱情的见证”。印尼谏义里国际机场项目工程师考利斯,在婚礼现场回忆起两人的爱情经历,脸上洋溢着幸福美满的笑容。 前来参加婚礼的印尼代表处的成员们身着传统服饰巴迪衫,伴随着乐曲《门东探坡乌丹》(Mendung Tanpo Udan)载歌载舞,分享着他们的喜悦和甜蜜。 考利斯来自印尼东爪哇省宗班县,妻子戴安娜则来自东爪哇省马格坦地区,原本相隔上百公里、素昧平生的两位年轻人,因为印尼谏义里国际机场项目相遇,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缘分。 谏义里国际机场是印尼唯一一家私人投资的机场,位于印尼东爪哇谏义里地区,由水电基础局和印尼当地伙伴公司组成联营体进行项目运作,公司承建了桩基、挡土墙、机场跑道等施工。项目纯英文招投标、采用国际菲迪克条款、设计施工一体化。 2021年3月,考利斯凭借专业的知识技能、积极的工作态度,顺利通过了印尼谏义里国际机场项目部聘用,几个月就成了工程部的骨干,还获得项目部“优秀外籍员工”称号。考利斯说,能来到这个宏大的项目工作是他最大的荣幸。 考利斯负责图纸管理、工程质量管控、与甲方对接等工作。更让考利斯意想不到的是,因为在这里工作,成就了她和戴安娜的“奇遇”。 2021年7月,项目部需要向甲方提供工程资料,戴安娜正巧是甲方收发资料的管理人员,两人因为这次送资料第一次相遇,考利斯对这位认真细致的姑娘一见倾心。 以后每次有资料要报送,考利斯都积极踊跃的抢过文件,戴安娜听到了他的敲门声也是迅速的站起来,迫不及待地接过文件“询问细节”。 越来越频繁的工作沟通,使考利斯和戴安娜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两人逐渐熟络起来,慢慢有了较多的联系。在工作之余探讨爱好、兴趣,腼腆的考利斯鼓起勇气告白,两人就这样从一见钟情到深情不移,从相识、相知到相恋。 “热火朝天工作的时候从来不喊苦,为了工期黑白颠倒的日子从来不喊累,每次见他总是扛着测量仪器,穿着沾满泥泞的雨靴穿梭于项目部及工地之间,我想他是值得托付的爱人。”戴安娜的言语中都是甜蜜。 2022年1月,戴安娜接受了考利斯的求婚,婚期定在了1月23日,这一天项目部和联营体的同事们纷纷送上最美好的祝愿,恭喜这对新人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一起迎来美好生活! 2024年年初,大家为谏义里国际机场首次试飞成功欢呼,考利斯和戴安娜的小家庭也成为了三口之家,幸福洋溢!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伊拉克安巴尔省拉马迪市向西35公里,建设中的伊拉克安巴尔电厂联合循环桩基项目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项目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广阔的施工现场,一位身材魁梧的汉子走进了视野。他皮肤黝黑、肩膀宽阔,头戴醒目的红色安全帽,身着项目上最常见的反光背心,脚上踩着项目上新发的劳保鞋,佩戴着一副非常炫酷的太阳镜,大步流星穿梭在桩基施工现场,忙碌的身影,与机械交织的现场融为一体。 “大奇,早!”“Good morning!”萨奇友善地和中国同事们打着招呼,从项目开工到现在,相处久了,大家都亲切地喊他大奇。随着萨奇摘下眼镜,和中国同事热情爽朗的问候,便开始了他一天繁忙的工作。 “大奇,今天来了几位新同事,巴基斯坦的,你们老家信德省开博尔地区的,抓紧时间做入场安全培训吧!” “没问题”。 萨奇会说乌尔多语、阿拉伯语、英语和简单的中文,办事聪明又机灵。人员进场安全培训、分包单位现场施工、违章操作整改、巴籍员工人员调动,各种工作接踵而至,换成其他外籍员工早就手忙脚乱了,但到了萨奇这都是:“没问题!”萨奇带给大家的一直都是舒展的笑容,配上一脸浓密的络腮胡,让人打心里感到踏实可靠。 “安全帽的带子要扣在下巴,不能甩在脑后。” “现场材料标明标牌,必须按照分区布置图堆放。” 38岁的萨奇在外籍员工中颇具威望,只要有他在,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大家都看到他是一个做事有条不紊、值得信赖的好伙伴。现场施工人员都会自觉带好安全帽、规范作业,还会满脸笑意地打招呼:“嗨!大奇!” 现场最高气温可达50摄氏度,并经常伴有沙尘暴。公司来一线慰问,萨奇接过饮料、水果、粮油,和中国同事们认真说着现场作业班组防暑降温、做好调度、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的话题,保证做到安全施工,现场人们都笑着称赞:“大奇真是我们的好兄弟!” 他始终用负责的态度和亲切的微笑传递着友谊的接力棒。也因为他,项目上安全施工的氛围变得浓厚。相信在安巴尔桩基项目这个展现个人魅力的大舞台上,令人信赖的好兄弟萨奇越来越闪耀,并为项目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项目是当前重点海外建设工程,发电厂将有助于为电网系统提供额外的电力容量,从而提高生产水平并为安巴尔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现场已经为600多名外籍员工提供了工作岗位,相信我们会和越来越多的好兄弟携手扎根丝路、共享美好未来! 路与路相连,海与海相通 回望1968年,公司首次走出国门,参与中国援建阿尔巴尼亚的伐乌•代耶水电站建设,到1979年参建非洲喀麦隆的拉格都水电站主坝防渗墙工程,再到1987年,独立承揽并实施了伊拉克巴士拉1号船闸灌注桩工程,这是建局以来第一次独立承揽海外工程,水电基础局经历了由“一回生”到“二回熟”的蜕变和成长,海外项目已遍及全球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项目施工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国企业“既要重视投资利益,更要赢得好名声、好口碑,遵守驻在国法律,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水电基础局以水电为媒“出海”,架起中巴友谊桥梁;深耕非洲,建设那巴龙格水电站,属地化用工融入当地;以“高端化+国际化职工安全福利支撑体系”为定位,在首批进入沙特NEOM新城建设的中资企业中,用实际行动展示“中国基础”速度。 朴实无华的“老同事”占苏打、耿芳、阿拉,沙巴工作好手司机小哥阿米欧,从以种稻为生到踏上蓝领生活的“孟铁”哈西布、埃米尔、阿蒂,爪哇岛上“幸福+”的哈利斯……太多太多的“一带一路”真情故事,让人感动而又欣慰。 在项目工作的外籍员工,多是从村子里走出来的农民,缺乏技术。为此各项目重点培养,给大家讲安全操作、传授技术。通过跟着中国师傅学习电焊、测量、钢筋模板加工等技术,他们逐渐成长起来,收入高了,日子好了,越来越有劲头。 属地化建设是公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宗旨,自响应“走出去”倡议至今,平均每年为属地培养3000余名外籍员工。目前已培养出一大批熟悉公司文化、可英文办公、能堪大任的属地化管理团队,这也是公司在海外宝贵的财富。 风雨兼程来时路,继往开来再出发。公司的属地化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优秀的本地员工会不断涌现,美美与共的深情厚谊绽放出时代光芒! 丝路万里,情深意长,基业常青!中国基础行稳致远、逐梦前行! 【责编:狄聪进】 |
|||
【打印】
【关闭】
|
|||
|